2006年1月4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九版:读图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文明新戏进村喽
本报记者 陈晓青/文 王志浩/摄 通讯员 凌双根

  离元旦还有两天,空气里已经弥漫着新年的喜悦。
  12月30日下午1点光景,记者来到湖州安吉吴址村。“快点,快点,戏文要开始了。”村里的吴老汉正背着小竹椅唤着自家老太婆去看戏。村道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相约着赶往村子中央的简易戏台,人人脸上都喜气洋洋。
  “今天演的是花鼓戏《风筝情》,讲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诚意黄梅剧团团长李成意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在吴址村的第5场演出了。随着剧情的变化和台上演员惟妙惟肖的表演,观众在台下,时而笑声朗朗,时而涕泪涟涟。看到这一景象,李成意的心里比蜜还甜:“剧团无论在哪儿演出,都场场爆满。”
  李成意是安吉县溪龙乡新丰村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安吉首个独资创办剧团的农民,去年11月他投资15万元成立诚意黄梅剧团,团里目前有22名“职业”演员。“每本戏我们收800元的演出费。这阵子来邀请唱戏的地方太多了,时间都排到过年边上了呢!”
  “看戏好啊,现在农村文化活动太少了,除了看电视,大伙没事做就聚在一起赌博,有钱的赌大的,没钱的赌小的。自从戏班子进村后,大伙儿都赶来看,赌博就少多了。”在戏场卖瓜子、水果的高大姐喜滋滋地说。
  说到看戏能戒赌,团长李成意就是个现成的例子。“我以前也好赌,并且每次输赢都很大,后来我办起这个剧团后,除了演一些传统戏外,还自编自演。戏里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教育,终于让我戒掉了赌瘾。”李成意拍着胸脯说,“我现在决不会再去赌了。”
  老应是自编戏的创作者,这个《风筝情》就是他编的。他说,他编过很多教育人的戏,其中有一个《刑场恨》,讲述的是一个被父母溺爱、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孩子的故事。“农村百姓素质普遍不高,戏曲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修养。我记得银湾村有一户人家婆媳关系不和,当时我们在那儿演出时,邻居喊她婆媳两人来看戏,看着看着,两人从互不理睬到讨论剧情,第二天,媳妇竟喊婆婆一同再去看戏。长时间的家庭矛盾,就因为一本戏化解了。戏曲能教育人,这话一点不假。”
  扔掉农具用道具,不穿靓装穿戏装,如今在安吉,像李成意一样的农民不在少数。山川乡马家村124位农民自发成立威风锣鼓队以后,如今是高山头上打鼓——名声在外,每逢企业开工投产、商店开张和重大节日,不仅当地人争先恐后请他们去表演,就连杭州、苏州等地也有人慕名来请。还有杭垓镇的梅海农民艺术团,溪龙乡徐村湾村的犟驴子表演队等一批有影响的民间艺术团体也先后成立。
  曾参加过演出的银湾村村民陈宗扬对“快板”、“对口词”、“鼓书说唱”等民间艺术颇有研究。他专门为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创作了快板书,“农民也要识法学法,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做个法律宣传者”。
  据当地有关部门介绍,民间艺术团体的红红火火,使得安吉农村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演出求乐的多了,打牌赌博的少了;和睦处世的多了,吵嘴打架的少了;追求高境界的人多了,向往庸俗化的人少了;遵纪守法的人多了,违法犯罪的人少了。